终止数量大增 发债被拒不该注册制“背锅”
本年以来,沪深证券生意业务所终止公司债数量和金额远超去年同期,市场上对此有些迷惑的声音。有人认为,公司债刊行已在去年改为注册制,在纾解企业出产策划坚苦的配景下,按理说刊行市场应该更红火,而终止刊行增多说明注册制水土不平——这种概念带有极大单方面性,既忽视了公司债一级市场产生的努力变革,又误解了公司债刊行实施注册制的初志。
本年的公司债刊行固然终止的案例不少,但整体刊行局限和数量均明明高出往年,为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发挥了重要浸染。万得资讯统计显示,停止8月31日,本年以来证券生意业务所刊行的公司债数量达2660只,刊行额2.28万亿元,两个数据别离高出去年同期的2197只、2.05万亿元,公司债刊行数量占全部债券刊行数量比例、公司债面额占全部债券面额比例均明明上升。
这些刊行市场的后果,与公司债刊行制度改良息息相关。跟着去年年头新《证券法》的正式施行,低落公司债券果真刊行实质条件的精力获得迅速落实,公司债刊行由答应制改为注册制,即申报质料由生意业务所审核后经证监会注册刊行。公司债刊行市场带来的变革显而易见:发债周期缩短,刊行环节简化;明晰和强化刊行人和承销机构信息披露责任,“看门人”的浸染获得强化,刊行人努力性明明晋升。
彼时有部门市场人士甚至认为,公司债刊行将“来者不拒”“照单全收”。但逾一年的实践表白,公司债刊行注册制并非掉臂国度投融资政策“来者不拒”,更不是生意业务所和中介机构完全不审核。近期被终止的项目多为房地产和城投规模的私募债,刊行人多为低评级无包管、债务承担较重的地域城投或高杠杆房地产企业。
从本年4月沪深生意业务所宣布的相关指引中也能看到眉目:指引明晰了公司债券审查对具有重点存眷事项的刊行人采纳增强信息披露、限制募资用途用于送还存量公司债及限制申报局限等一项或多项法子。也就是说,即即是在注册制下,那些刊行人控股股东具有负面舆情、公司欠债布局不公道、召募资金用途不类型的企业发债,被拒也是正常现象。
公司债刊行实施注册制决不是“零门槛”“零把关”,公司债数量呈现颠簸不应让注册制“背锅”。在简化环节的同时,生意业务所和中介机构要更多地负担起债市“看门人”职责。从2019年、2020年和2021年1月至8月债券刊行局限来比拟,本年公司债固然终止刊行的较多,但刊行局限仍高于前两年同期数据。公司债刊行注册制改良不单没有影响市场扩容,反而起到了扶黑白汰、加快市场新陈代谢的重要浸染,应该得到更多投资者领略和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