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被诉专利侵权,遭索赔100万,法院判决来了
历时两年多的“微信扫码付出被诉侵权一案”终于尘土落定。
2017年,因认为微信付出加害其专利权,北京两家公司一纸诉状将腾讯、财付通和凡客诚品告上法庭,索赔100万元。
2019年12月30日,北京常识产权法院果真宣判,认为微信付出处事并不落入涉案专利掩护范畴,驳回两原告的诉讼请求。
据悉,早在2012年11月,案件原告北京微卡时代信息技能有限公司(简称微卡时代)就从银河联动信息技能(北京)有限公司(简称银河联动)处得到了名为“收罗和阐明多字段二维码的系统和要领”的发现专利,与卓望信息技能(北京)有限公司共享专利权。
随后,微卡时代公司、卓望公司将财付通付出科技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凡客诚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告状至北京常识产权法院,认为微信付出加害了其专利权,故要求三被告抵偿经济损失89万元及公道损失11万元。
对此,腾讯公司暗示,微信付出作为付出渠道,其二维码为单字段,而原告专利为“多字段二维码”,与微信付出的运营模式并不沟通。另外,腾讯认为,二维码的收罗、解码、辨识都是现有技能,不能说在专利中对字段举办工钱盘据,就成了对方的独占掩护范畴。凡客公司则主张,本身与财付通公司签订了付出协议,只是购置利用了微信扫码付出处事,属于善意利用者。
经审理,北京常识产权法院鉴定,微信扫码付出实施了权利要求14“收罗多字段二维码”、“解码多字段二维码”、“辨识出第一字段和第二字段”的技能方案,但不具有“阐明是否匹配”、“第二字段是否曾被收罗”、“按照是否被收罗、储存过,别离给出第一功效和第二功效”的技能特征,未包括权利要求14的全部技能特征。因此,微信扫码付出未落入涉案专利的掩护范畴。微卡公司、卓望公司关于微信扫码付出加害了涉案专利权的主张不创立,讯断驳回两原告的诉讼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