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衷共济 共襄伟业——写在人民政协创立70周年之际
9月19日电题:和衷共济 共襄伟业——写在人民政协创立70周年之际
记者林晖、史竞男、白阳
70年奋进岁月,见证稳定初心;
70年风雨同行,留下光耀足迹。
本年是人民政协创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率领下,人民政协与时代同步骤、与故国共奋进,努力投身成立新中国、建树新中国、摸索改良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在人民共和国的汗青上写下壮丽篇章。
光辉汗青催人奋进——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汗青文化,发生于近代今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成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耀实践,具有光鲜中国特色,是实现国度茂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气力
这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集会会议第一届全体集会会议会场(资料照片)。 发
1949年9月21日,新中国创立前夕。600多位来自全国各方面的代表怀着对光亮将来和优美制度的无限向往,突破重重阻挠齐集北平,介入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集会会议第一届全体集会会议。
经验了漫漫长夜,经验了无数先辈前赴后继、上下求索,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
毛泽东在大会开幕词中指出:“我们有一个配合的感受,这就是我们的事情将写在人类的汗青上,它将表白: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以后站立起来了。”
耄耋之年的台盟中央原副主席田富达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集会会议第一届全体集会会议代表,回想起其时的集会会议盛况,他仍然感动不已:“中南海怀仁堂里,穿长袍的、穿西装的、穿戎衣的、穿中山装的……说汉语的、说英语的、说客家话的、说蒙语的、说藏语的……各人的掌声一连不绝。我的手掌都拍红了,回到住处才感受很痛。”
这次彪炳史册的重要集会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具有姑且宪法浸染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集会会议配合大纲》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集会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当局组织法》,抉择了新中国的京城、国旗、国歌、纪年。
中国共产党率领的多党相助和政治协商制度由此确立,开启了人民政协与共和国风雨同路、联袂前进的70年。
1954年12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集会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集会会议在北京闭幕(资料照片)。 记者 齐观山 摄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集会会议召开后,人民政协作为多党相助和政治协商机构、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承发挥着重要浸染,为推进新中国各项建树孝敬了气力。
寒雪梅中尽,东风柳上归。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人民政协与共和国一起迈进了新时期。
在北京太平桥大街的中国政协文史馆,一处“五老暖锅宴”的场景,还原了人民政协汗青上的一段韵事。
1979年1月,人民大礼堂福建厅内,暖锅热气腾腾。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小平与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古耕虞和周叔弢等五位工商界人士围坐一桌,就工贸易者在现代化建树中应该如何发挥浸染展开深入接头。
红红的炉火,不只暖和了工贸易者的心,也开启了国度从政策层面支持民营经济成长的序幕。
汗青不会健忘,以毛泽东同志为焦点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率领集团,就人民政协的配合政治基本、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率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及事情目的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重要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为焦点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率领集团明晰提出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确立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恒久共存、相互监视、坦怀相待、荣辱与共的目的,敦促人民政协性质和浸染载入宪法。
以江泽民同志为焦点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率领集团将中国共产党率领的多党相助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为中国的一项根基政治制度,通过修改宪法明晰这一制度将恒久存在和成长,进一步明晰了人民政协的性质、主题、职能。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揭晓《关于增强人民政协事情的意见》等文件,为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成长提供了理论基本、政策依据、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