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国内 2021-03-04 09:23 的文章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聚宝盆”被唤醒

  西宁3月1日电 题:70年来,他们这样叫醒甜睡的“聚宝盆”——来自柴达木的一份创业陈诉

  记者陈凯、王浡

  “南昆仑,北祁连,八百里瀚海无人烟。”

  地处青藏高原北部的柴达木盆地,一方面是遍布荒滩、沙漠的无人荒漠,一方面又因盐湖蕴宝、山川藏珍而被称为甜睡的“聚宝盆”。

  从20世纪50年月起,无论是在沙漠中筑养青藏通道,照旧在碱土里开拓片片盐田,一代代格斗者70年来用双手叫醒甜睡千年的柴达木,谱写出一段开天辟地的创业传奇,让渺茫的荒漠变为成长的热土。

格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聚宝盆”被叫醒

  盐湖团体钾肥出产厂区(2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记者 王艳 摄

  苍凉沙漠里的铁皮房,见证他们的坚定

  青海省公路局格尔木公路总段的段史馆里,摆放着一些铁锨、钢钎、镐头等东西,它们多半已残破不全,有的铁锨甚至被磨损到只有正常铁锨长度的三分之一。

  20世纪50年月,第一代青藏公路的筑路工人们就是利用这些东西,穿越柴达木盆地,买通了故海内陆与西藏相连的交通大动脉,柴达木盆地里最多半会——格尔木也因此降生。

  修路就要养路,天南海北的年青人汇聚到青藏公路沿线,将本身的生命与这条大动脉细密相连。

  81岁的吴战瑞,芳华影象都留在了这里。

  1964年,刚满22岁的武威小伙吴战瑞和150多个甘肃老乡,路过格尔木,上到海拔4400多米的五道梁,一待就是15年。

  “其时,功用党中央招呼支援西藏,养护青藏公路,能来的人都很庆幸。”吴战瑞对那段岁月影象犹新。

  俗话说“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这里地处青藏高原要地,是真正的苦寒之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低于零摄氏度,氛围中含氧量仅为内陆的60%。

  “刚去的时候,各人只能住在铁皮搭的浅易板房里,屋子走风漏气,夏热冬凉。”吴战瑞说,“铁皮房就像是我们的‘前线战壕’,扎到哪,我们就干到哪!”

  74岁的盐湖团体退休职工王西臣1981年从队伍改行,来到了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

  这里是中国最大的盐湖,自20世纪50年月勘察开拓至今,已是中国主要的矿业基地之一。

  “12顶铁皮房,10台挖掘机,10多辆翻斗车,其时我们就在察尔汗修盐田。”带着队伍的扎实作风,王西臣和同事们每天套着水裤泡在卤水里。

  “为故国的农业成长,各人争着干。我是共产党员,更不能松劲。”在盐湖博物馆里,王西臣指着铁皮房的照片说,“‘碉堡’都修好了,再固执的仇人也都要没落!”

  从铁皮房开始,老一辈柴达木人在“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的沙漠滩上费力创业,用双手开发出一个蓄势待发的新天地。

  不毛之地中的绿卡车,闪耀他们的奉献

  察尔汗盐湖旁的盐湖博物馆里,珍藏着几张老照片:低矮的平房边上停着几辆深绿色卡车,人们正在从卡车上取物资,每小我私家脸上都挂着笑。

  “见到绿卡车来了,就说明晚上有新鲜蔬菜吃了。”58岁的盐湖团体退休干部刘传荣笑着说。

  他是一位“盐二代”,父亲刘宗元是第一批来盐湖拓荒采矿的工人,从小就在盐湖长大的刘传荣见证了矿区的变革。

  1986年,青海钾肥厂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建树。“之前矿区的钾肥年产量也就几万吨,一期一建成绩是年产量20万吨,为了一期早日建成,各人都铆足劲干,党员甚至带头住在厂房里。”刘传荣说。

  高强度的事情中,绿卡车带来的新鲜蔬菜是不少同事的念想。

  “绿卡车不只是送来了蔬菜,更像是给我们送来了加油鼓劲的‘精力弹药’,每次瞥见它,我们就想等一期建好有了效益,就能天天吃新鲜蔬菜了。”刘传荣说。

格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聚宝盆”被叫醒

  察尔汗盐湖一角(2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记者 王艳 摄

  1989年5月,钾肥厂一期工程提前一年建成转入试车、试出产,盐湖钾肥的产量跨上了新的台阶,也拉开了盐湖资源综合开拓操作的序幕。

  “从那年开始,我们盐湖矿区的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好。”刘传荣笑着说。

  对付养路工人郭长青来说,绿卡车则给本身带来了精力食粮。

  20世纪80年月初,郭长青接过父亲手中的洋镐,来到沙漠深处的冷湖公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