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花清瘟抗新冠病毒的现代研究亮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内许多专家开展了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以翔实的数据说明新冠肺炎是可防、可治的,为我国抗击新冠肺炎取得全面胜利提供了中医智慧。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厦门大学药学院、海军军医大学等科研院所的院士、专家团队都开展了中药连花清瘟胶囊防治新冠肺炎的研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子峰教授课题组题为《连花清瘟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抗病毒、抗炎作用》的研究论文,被国际期刊《药理学研究》评选为2019-2020年度全球优秀论文奖,此论文也是该期刊评选出的全球唯一关于新冠肺炎研究的优秀论文。
连花清瘟抗新冠病毒具有关键靶点
近日,厦门大学药学院吴彩胜教授联合海军军医大学柴逸峰教授团队在连花清瘟胶囊防治新冠肺炎的药理活性成分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基于人体暴露和ACE2生物色谱筛选传统中药连花清瘟胶囊的抗COVID-19药理活性成分》在药学顶级期刊《药学学报》发表,该杂志影响因子7。097,这是中药连花清瘟防治新冠肺炎的最新证据。
这项研究基于HRMS和智能非靶向数据挖掘技术,全面分析了多次给药后人血浆和尿液中的连花清瘟胶囊成分。实验结果表明,在多次给药后的人体内成功鉴定出连花清瘟85个相关成分,苦杏仁苷、野黑樱苷、甘草酸、连翘苷A、连翘苷I、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等都与ACE2有结合亲和力。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成分不仅显示出对ACE2的良好亲和力,而且通过计算机辅助对接结果证实可以有效地结合在ACE2和S蛋白复合物的接触表面上,这些ACE2结合成分可能通过有效影响ACE2和S蛋白之间的结合而抑制新冠病毒(SARS-CoV-2),为连花清瘟胶囊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COVID-19)提供了实验依据。
这项研究成果是连花清瘟胶囊的人体体内成分研究信息的首次阐述,为其在抗新冠肺炎(COVID-19)的药理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化学和药理学理论依据,从人体体内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连花清瘟是如何发挥作用和是什么成分发挥作用的,是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实验研究和临床证据的延伸。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林等人利用TCMSP、TCMID数据库和相关文献筛选出连花清瘟的活性成分及靶标。结果显示,筛选后共获得连花清瘟活性成分378个,潜在作用靶点282个,与2019-nCoV共同靶点55个,说明连花清瘟可以确定地作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靶点达55个,明确了该药对于新冠肺炎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研究还发现连花清瘟有关键化合物22个,主要有槲皮素、芦荟大黄素、汉黄芩素等,其中槲皮素度值最大,靶点数最多,说明其作用可能最显著。槲皮素具有抗炎、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药理学作用,它也是连花清瘟中连翘、金银花的主要成分,同时槲皮素对甲流(H1N1)等均有抗病毒作用。
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科研团队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子峰教授课题组开展的实验室研究发现,连花清瘟能显著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连花清瘟处理后细胞内病毒颗粒表达可显著减少。
连花清瘟抑制新冠肺炎的炎症风暴,成为扭转病情的关键
炎症风暴是机体对病毒、细菌等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过度免疫反应,肺部出现免疫紊乱,引起弥漫性急性肺损伤,导致肺通气换气功能损伤,成为新冠肺炎由轻型向重型,甚至是危重型发展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一个原因。因此迅速清除炎症介质,阻断炎症风暴引起的弥漫性肺损伤,对于控制患者病情,防止其向重型或危重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杨子峰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连花清瘟能显著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细胞所致的炎症因子TNF-a、IL-6、MCP-1和IP-10的基因过度表达,通过抑制宿主细胞炎症因子表达,控制炎症风暴。这项研究揭示了连花清瘟在新冠肺炎中确切疗效的药理学作用基础,为连花清瘟治疗COVID-2019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杨子峰教授团队的这一研究成果论文《连花清瘟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抗病毒、抗炎作用》在国际期刊《药理学研究》发表,成为中成药有效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首篇基础性研究文章。2020年12月,该论文被国际期刊《药理学研究》评选为2019-2020年度全球优秀论文奖,也是该期刊评选出的全球唯一关于新冠肺炎研究的优秀论文。
连花清瘟改善临床结局,成为国内外抗疫普遍应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