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变绿” “少变多” 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完成生态蜕变
中新社西宁6月20日电
对象连起柴达木盆地和河湟谷地,南北意会三江源和祁连山,中国最大的本地咸水湖——青海湖犹如一颗温润的蓝宝石镶嵌在青藏高原之上。
连年来,青海湖周边的草场从严重退化到“沙退绿来”;湖水面积从不绝缩小到持续15年一连“扩涨”,规复至20世纪60年月的程度,鸟岛变为“孤岛”;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从濒临枯竭到“鱼翔浅底”;旗舰物种普氏原羚从几近灭尽到种群数量不绝增加;湿地指示性物种(水鸟)多样性实现增量……青海湖正在实现从生态退化到“大美净好”的蜕变。
6月,又到了湟鱼洄游的季候,在位于青海湖北岸的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泉吉乡,泉吉河开始上演一年一度“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观。
裸鲤糊口在中海本地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中,作为青海湖中独一大型野生经济鱼类,裸鲤占据着“水—鱼—鸟—草地”生态系统的焦点职位。20世纪六七十年月,青海湖裸鲤受工钱大量捕杀、河流萎缩、裸鲤繁殖水域日益退化等因素影响数量锐减,2002年轻海湖裸鲤资源储藏量仅为2592吨。2004年被中国情况与成长国际相助委员会在《中国物种赤色名录》中列为濒危物种。
“2003年起,青海全面实施封湖育鱼,实行零捕捞。各地各部分也清理青海湖主要入湖河道河流,设计科学公道的‘过鱼通道’,担保裸鲤的‘生命通道’流畅。之后创立裸鲤救护中心后开始研究裸鲤人工繁殖,使裸鲤得以有效掩护。”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主任史建全说。
据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先容,自2002年至今,青海省已累计向青海湖流域放流青海湖裸鲤1.58亿尾,黄河道域放流花斑裸鲤1690万尾。至今,青海湖裸鲤储藏量到达10.04万吨,较掩护初期增长了近四十倍。青海湖已劈头形成“以鱼净水、以鱼养水、以鱼抑藻、以鱼控草”的生命配合体。
另外,青海湖国度级自然掩护区打点局通过对鸟岛、海心山等24个主要鸟类栖息地的监测,共监测到水鸟47种,数量35900余只,个中中国国度一级掩护动物黑颈鹤48只,同比数量根基持平。
“青海湖已经成为了中国候鸟种群最为会合的栖息繁殖地,同时作为中亚、东亚两条候鸟迁徙蹊径的交汇点,青海湖是候鸟迁徙途中重要停歇地与中转站。”青海湖国度级自然掩护区打点局局长何玉邦暗示。
6月,青海湖畔也迎来了普氏原羚的繁殖季,普氏原羚是中国特有的哺乳动物中数量最少的物种,青海湖是普氏原羚活着界上仅存的栖息地。
6月中旬,青海湖国度级自然掩护区南岸掩护站管护员吴永林繁忙的身影穿梭在掩护区400余亩的普氏原羚勾当区。为担保普氏原羚雌性个别及幼羚的生命安详,防备狐狸、狼、藏狗等食肉动物的捕食,吴永林和掩护站事恋人员在跟踪监测方面都需要做大量事情,包罗围栏查抄,种群数量、种群布局和性此外监测统计等。
青海湖国度级自然掩护区南岸掩护站创立于2004年,是中国独一一个普氏原羚救济、人工驯养繁殖的掩护站。自创立以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人工驯养繁殖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加,为这一非常濒危物种的掩护和研究事情积聚了第一手资料和名贵的事情履历,生存成立了精采的基因库。
普查显示,2007年,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在300余只阁下,连年来,在民间志愿者和官方救济中心的配合救济下,普氏原羚种群数量14年间增长约9倍,年均种群数量不变在2700余只。
“颠末多年的建树和打点,今朝掩护区整体生态情况向好,详细表示为‘三增、三减、一稳定’。湿地面积一连增加、高密度植被包围率一连扩大、青海湖整体生态成果一连加强。掩护区沙地、裸地、盐咸化地皮面积一连淘汰。”青海湖国度级自然掩护区打点局局长何玉邦汇报记者。
方才竣事的端午假期,在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内,游人如织。来自河北的旅客黄璐举着手机拍摄湖边飞来“求投喂”的棕头鸥。“中国最美湖泊名不虚传,水鸟自由翱翔,湖水蔚蓝透彻,随手一拍就是手机桌面。”黄璐说。(作者 李江宁 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