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2020-05-29 12:33 的文章

湛江廉江市黄竹垌村建设扶贫车间,助农村劳动力家门口就业

  5月14日,湛江廉江市黄竹垌村,扶贫制衣车间里机器声不停。来自400公里外佛山市近3000件衣服的加工订单,让41岁的村民陈妹和工友们忙碌起来。对陈妹来说,车间里的机器声是脱贫致富走向美好生活的奏鸣曲。

  这是佛山市禅城区对口帮扶黄竹垌村带来的产业扶贫新希望。结合禅城针织、童装产业外包生产的需求,黄竹垌村扶贫制衣车间以来料加工的形式,探索“企业+车间+贫困户”的扶贫新路径,让贫困户家门口就业,带动村民共同劳动致富。陈妹和工友的人均月收入超过3000元,村集体每年预计也能增收20万元。

  在扶贫制衣车间的带动下,黄竹垌村还积极发展有机蔬菜、鹌鹑养殖、光伏发电等特色项目,为乡村振兴造血。截至2019年底该村已实现贫困户100%脱贫。

  禅城区驻黄竹垌村第一书记刘君说,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培育致富带头人,打赢脱贫攻坚战。

  廉江走出“佛山衣”

  今年2月23日,黄竹垌扶贫制衣车间在廉江率先复工复产。陈妹一大早就跑去工作。陈妹的丈夫有四级残疾,加上3个孩子都在上学,这个瘦弱中年妇女成为全家的支柱。为了照顾家庭,她无法外出打工赚钱,以前只能靠做散工赚点钱。陈妹的遭遇是过去黄竹垌村贫困家庭的缩影。

  黄竹垌村距离廉江市区不到10公里,年轻力壮的村民大多到外面闯荡,当地缺乏就业渠道。

  2019年4月,来自佛山禅城的刘君来到这里,和当地干部一起寻找让村民脱贫致富的良方。

  禅城以制造业发达著称,尤其是针织、童装产业更是全国有名。“黄竹垌村充足的劳动力可承接禅城服装产业链的外溢,相关产业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双方形成互补。”刘君说。

  刘君的想法得到村“两委”干部的认可。在禅城区人大办驻村扶贫工作组、南粤银行等单位的支持下,黄竹垌村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投资60多万元建起扶贫制衣车间。

  刘君还请来了村里的能人。

  黎金妹就是这个能人。她曾在东莞帮亲戚打理制衣厂3年,后来又到一家电子厂负责品控和管理工作。“刚开始我有点犹豫,但听说制衣车间是造福乡亲,就下定决心回来大干一场。”

  说干就干。黎金妹带着部分贫困户,到佛山的制衣厂学习了一个月,把佛山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回村里。制衣车间还和佛山市儿童用品产业协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为佛山市熊派服饰有限公司提供来料加工服务。

  2019年12月,制衣车间正式启动,32台缝纫机运转起来。踩车、拷边、回针、钉扣,穿针引线,陈妹在短时间里就成了熟手。“来扶贫车间打工,收入是原来10倍,时间还灵活,可以兼顾家庭。”陈妹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如今,扶贫制衣车间已吸纳了当地32人就业,其中贫困户14人,人均月收入达3000多元。小小的扶贫车间,正嵌入到佛山制造的链条中,编织出脱贫奔小康的图案。

  贫困户变致富带头人

  黄竹垌村种植蔬菜在廉江素有名气,丝瓜、豆角等曾大量北运,不少村民有一身种菜的看家本领。刘君和同事们一起制定了“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

  雷权光是村里的种菜好手,全家以务农为生。但4年前,他每月收入只有300—400元,还要供养孩子上学,负担沉重。

  得知雷权光有困难,扶贫工作组为其子女申请了教育扶贫补助,正在读中职的儿子可补助每年3000元,读大专的女儿则可以补助7000元。

  针对雷权光因资金缺乏无法扩大种植的情况,刘君积极向上级反映,帮助雷权光申请了1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扩大生产。

  经过半年投入与细心栽培,雷权光种植的蔬菜面积增加了2亩多,年收入达6万多元。“现在1亩地至少可产6000斤的辣椒和丝瓜。”谈起现在田里收获,雷权光笑逐颜开。

  “扶贫要有标杆,把他往小康路上推,他在前面跑我们在后面推。”刘君说,下一步计划在全村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帮助雷权光承租或流转更多土地来培植有机蔬菜,树立其致富带头人的榜样,在村里形成示范。

  陈妹则在闲时养鸡。近三年来,扶贫工作组每年都为村中贫困户发放了鸡苗、饲料,传授养殖技术,并与广东顺德汇盈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土鸡销售合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这样,陈妹每年又可以增加约1500元的收入。

  拔掉穷根,既要输血,更要造血。立足廉江周边市场需求,黄竹垌村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投入约70万元打造综合性鹌鹑养殖基地,转租给有丰富经验养殖的承包商,租金可以分给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作为增收。